您好,欢迎来到普洱市志愿服务网!

普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志愿者在行动
首页-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
政策法规

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来源: 普洱市志愿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7-08-18    浏览量:3829

(中央文明委〔2008〕6号)

 

  近些年来,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很快,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比较活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迎接和举办北京奥运会、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中,志愿服务活动都发挥了突出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现就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动员人们自愿、无偿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有利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扩大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战略任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融洽人际关系。要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要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要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既尊重人们的服务意愿,鼓励公民自主参与,又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坚持社会化运行模式,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组织动员起来,各负其责、各展所长,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局面。 

  3、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为人们参与志愿服务、践行志愿精神搭建平台。要把志愿精神融入志愿服务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志愿服务的过程成为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成为普及志愿知识、传播志愿理念的过程,使志愿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把志愿精神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增强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 

  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4、精心组织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志愿服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安康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把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领域,组织志愿者深入城乡基层,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要积极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义务为群众传授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供实用技术服务。要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艺术院校(系)师生志愿到基层担任文化辅导员,帮助培养文艺骨干,指导开展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无偿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咨询、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要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完善群防群治网络。要积极开展卫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医护人员为群众提供卫生常识咨询、健康检查和常见病治疗。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志愿服务,要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结合起来,把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展服务。 

  5、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扶老助残志愿服务。困难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是志愿服务的重点。要组织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要积极开展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要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立足社区组织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志愿服务形式。开展扶贫帮困、扶老助残志愿服务,要把社区作为重点,从办得到、群众又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友谊和谐,看到社会美好,推动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6、精心组织开展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利用大型社会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是我们的一条成功经验,有利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要抓住举办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的有利契机,围绕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赛会服务等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社会人文环境。要积极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礼仪进基层,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要积极开展公共秩序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到公共场所、道路交通和赛会场馆等重点部位,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努力创造规范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要积极开展窗口行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公共服务行业和涉外窗口行业的干部职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和便民服务。要积极开展赛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翻译、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参与的人多,活动的面广,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组织引导,把人们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7、精心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全民动手、全员参与,大力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踊跃参加义务植树、绿化美化、清理脏乱、整治污染、修复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要坚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志愿服务的过程成为造福人民群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推动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8、精心组织开展心理安抚志愿服务。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积极开展心理安抚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人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心理安抚志愿服务对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尤其要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严格服务标准和服务要求,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做到入情入理、耐心细致。 

  9、精心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专业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广泛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救治伤员、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物资发放等工作,提高社会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要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依托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专门学会,组织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志愿者成立专业救援服务队,加强对志愿者的日常培训和演练,保证关键时刻用得上、打得赢。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 

  10、规范招募和注册。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是把人们切实组织动员起来,完成所确定的志愿服务任务的重要环节。依法登记或备案的志愿者组织,要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积极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要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依托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成立的全国性志愿者组织,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引导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11、加强培训和管理。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是提高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要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重视志愿者骨干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要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12、完善激励措施。要在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星级认定制度,并优先为有困难的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要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者,并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要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纳入评选表彰的测评指标。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组织。 

  13、营造社会氛围。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弘扬志愿精神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在弘扬志愿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生态。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公务员、共青团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14、提供政策法律保障。要认真总结推广志愿服务地方性立法的经验,加快全国志愿服务立法进程。要在制定和实行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时,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的要求,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的行为,防止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挫伤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要把志愿服务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规范之中,使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四、切实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 

  15、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加强对全国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协调,在中央文明委领导下,成立由中央文明办牵头,民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和中国关工委共同参加的全国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全国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各有关部门要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组织本系统本行业的干部职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民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工会组织要广泛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妇联组织要扎实推进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各社会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文化服务、科学普及、扶残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要重视发挥各种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16、切实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采取适当方式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重点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公募性基金会和公民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要根据需要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购买保险和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委、中央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4年2月19日

最新·动态查看更多

活动·动态查看更多